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  相关资料  特色与政策  网络课程 
把一切献给党——人民兵工精神薪火相传
2014-12-09 15:57   审核人:

 

人民兵工始创于1931年,是我党领导和创建的第一个工业部门,历经无数战火的砥砺磨炼,成长为今天的高科技国际化兵器工业,并蕴育了航空、航天、船舶、电子、核能等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被喻为“工人阶级贡献革命的伟大事业”。

  从简单的地雷、手榴弹,到精确制导的火箭、导弹升空;从大刀、长矛、土枪,到飞驰的坦克、火炮、战车雷鸣;从只能陆上自卫,到适应海、陆、空、天的立体战争;从零星的手工作坊,到国家级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重要产业基地遍布南北西东,人民兵工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一步步走来,踏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走过81年光辉历程,人民兵工不只是一个行业的称谓,“人民兵工”更是一种精神,“把一切献给党”成了人民兵工的精神信仰、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

  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走进一群共和国的“兵工铸剑人”,看一看他们是如何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与人民军队共同并肩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的吧!

  把一切献给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中国近、现代史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尊严。一个红色政权,一个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只有实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保卫土地革命成果和红色政权,夺取武装斗争的更大胜利。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明确指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

  穿越弥漫白色恐怖的历史苦海,人民兵工泅渡启航,从官田走来,南国的水乡孕育顽强的生命;从黄崖洞走来,北方的山峰擎起复兴的火种。这条路,凄风苦雨,血流汩汩。

  老一代兵工人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铸造了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回眸烽火岁月,在兵工大军中,有一位最杰出的功臣,他“把一切献给党”的高贵品质,教育了整整几代人,他的名字光荣地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式的“保尔”、兵工专家吴运铎。

  吴运铎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研究枪炮弹药,血肉之躯多次负伤,浑身上下被炸伤200多处,4个手指被炸掉,左眼被炸瞎,右眼内残存着弹片,右腿被炸断,经过20多次手术,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无数伤疤,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一次次与死亡对峙,一次次触到死神的鼻息,但吴运铎的生命之火仍在熊熊燃烧。百战沙场碎铁衣,连死神都敬畏英雄三分。

  是什么给了吴运铎战胜死神的惊人力量?是什么给了他战斗不止的无穷动力?是心中永不熄灭的革命信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情怀,是“把一切献给党”的坚定信念,是人民军工锻造出铁骨铮铮的血性!

  在人民战争烽火硝烟中一路走来的人民兵工,不仅为人民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还为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吴运铎式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了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

  官田兵工厂第一任厂长、人民兵工先驱者吴汉杰,在中央红军长征时,率领108名军工战士,亦工亦兵,与红军战士一起浴血战斗到陕西,最后只有7人幸存。

  曾留学莫斯科的左权,凭着职业军人的敏锐,赶着毛驴爬山涉水实地勘察、选址,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建成八路军抗战初期数一数二的黄崖洞兵工厂,被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称赞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赵占魁,是一位用革命者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新式劳动者”,被毛主席称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无论是“把一切献给党”的中国保尔吴运铎,还是“一切为了前线”的吴汉杰,还是劳动模范赵占魁等,他们在中国革命危难之际,与根据地人民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漫天烽火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防卫屏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都已成为激励人们为党分忧、为国立功、为民造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学习楷模。

  人民兵工从根本上改变了有国无防的悲惨历史。

  周恩来同志赞扬:“这支兵工队伍创立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成绩”。

  刘少奇同志称赞:“你们生产的军火对打败蒋介石是起决定作用的,是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

  朱德同志夸赞:“兵工工业是工人阶级贡献革命的伟大事业。”

  把一切献给党——创新、奉献、务实、开放的时代风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000多年前孙武的精辟见解,引起了毛泽东的强烈共鸣。“一定要建立强大国防”是共和国开国领袖们的钢铁誓言和战略布局。

  站在新的起点,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新时期兵工人手中。传承老一代兵工人的优良传统,“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已经融入到广大兵工人的血液中,他们续写着“创新、奉献、务实、开放”的新篇章,丹心铸剑,科技报国。

  1999101日,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三军列阵,铁甲生辉。首次公开露面的99式三代主战坦克组成的方阵威武驶过,它以比肩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含量,震撼了世界,振奋了国人。

  20097月,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99式坦克再次成为中方最受瞩目的武器装备,这是三代坦克自1999年问世以来首次驶出国门。它凭借出色的表现,证实了之前同行对其卓越性能的种种猜测。一位美国军事专家从理论上分析认为,如果99式坦克与美国M1A1坦克在战场上相遇,他们的坦克要吃大亏。

  铁骑长风,奔雷挟电。当时光为一段历史标出一篇华章,一定有一位英雄铭刻下金戈铁马般的传奇。99式坦克前行的轨迹里,记载着一位独臂老专家的创新历程。他叫祝榆生,一名从“土八路”成长起来的高科技兵器专家学者。

  现年94岁的祝榆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给罗荣桓元帅当过参谋,有过出生入死的战争经历。20岁,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30岁,在迫击炮排险中因保护战士失去右臂;32岁,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66岁,邹家华三顾茅庐邀其担纲三代坦克总设计师;70岁,身断三根肋骨仍坚守科研阵地;80岁,炮弹试验现场一天跑几十个来回;87岁,成为“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这一奖项的唯一得主;93岁,为兵器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在武器装备研制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祝榆生依旧无愧于战斗英雄的称号。在66岁离休之后,他重出“江湖”,临危受命,白发挂帅三代坦克总设计师。

  项目研制期间,祝老经常独臂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包,奔波于海拔高达4020米的祁连山、极寒低至零下48度的塔河、高温超过60多度的库不齐沙漠等各个试验场地。由于没有右臂,行走时常常会失去平衡。祝榆生这些年跌过多少跟头,他已经记不清了,头破血流,甚至肋骨、股骨折断,他却依然坚守岗位。

  祝榆生用超常的精力和毅力与时间赛跑,他带领着工程院士王哲荣等三代坦克研发团队,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体现中国特色、考虑实战需求的研制道路。横空出世的三代坦克,新设计部件占89.85%。在火力、火控、传动、防护、光电对抗系统、新材料等方面都是首次自主创新开发研制。

  在荣誉面前,祝老总是不停地“推卸”着功劳。他谢绝“优秀共产党员”等所有表彰奖励,坚决不主张给自己申报院士,至今甘居60年代修建的陋室,经常以面包、方便面和玉米粥为食,还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表》,准备作出最后的贡献。

  入党74年,祝榆生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倾注在兵器科研事业。无论在职还是离休后再挑重任“三代坦克总设计师”,他始终身残志坚、博学睿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有功不傲,践行着“把一切献给党”的诺言,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了一名独臂老英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祝榆生的这种精神是“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一脉相传,彰显着“创新、奉献、务实、开放”的时代精神。

  这是人民兵工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文化需要传承,精神需要积淀。

  新时期的兵工人,他们如吴运铎、祝榆生一样传承着“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

  人民兵工主要奠基人之一的刘鼎,曾被毛泽东多次肯定:“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积极为兵工的发展和建设、构思第一批远景“蓝图”,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身陷囹圄中,他仍写出10多万字技术总结与建议的手稿,竟无一字一句涉及到个人的遭遇和是非荣辱。

  工人发明家倪志福,1953年创造的“倪志福”钻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在国内外切削界引起了轰动,他仍然谦虚地称此为“群钻”。

  充满爱心的老人杨玉仙,情系山区,心系教育,无私奉献,把关注下一代健康成长作为践行雷锋精神的具体行动,先后17次南下四川、9次北上内蒙,捐资80余万元,建起了2所希望小学、10个兵工图书室,累计捐献图书3万余册。

  2011年曾分别做客央视《大家》栏目的反坦克导弹专家王兴治、坦克设计专家王哲荣、自行火炮专家苏哲子、弹药专家杨绍卿等,这群新中国的工程院院士,是兵工科技创新的领头人,是祖国和人民的坚实后盾。

  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工作30年,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平均十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他手中产生,“周建民技能大师工作室”、“周建民操作法”为行业内外的技术创新带来了连锁示范效应,一个大能手带出了一群能工巧匠。

  还有一位位兵工首席专家赶超前辈,一批批劳模如雨后春笋,一次次技能大赛新人倍增。

  他们是千百万兵工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把一切献给党”的热血。

  兵器工业集团总经理张国清说:任何一件事办成功、办漂亮了,后面一定有几副非常可爱的面孔。今天的兵器工业集团,已建立了一支由15名两院院士、36名首席专家、344名科技带头人、7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领头的科技人才队伍。我们相信凯歌前行的路上,将涌现更多吴运铎、祝榆生式的兵工英雄。

  “兵不擅用,却不可不威”,和平要靠实力来维持。今天的人民兵工,明确了“建设高科技国际化兵器工业,打造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国家战略团队,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防务集团和国家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重要产业基地”的宏伟愿景,确定了“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兵器工业”的发展定位,发扬“创新、奉献、务实、开放”的企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国防安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创造崭新的业绩。

  “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激励从战火中崛起的兵工人,在创新中成长,在奉献中超越,在务实中壮大,在开放中再造辉煌!(彭珊玲: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党建工作处)

关闭窗口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2号西安工业大学
电话:029-86173063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