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  相关资料  特色与政策  网络课程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15-05-22 10:43   审核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

    2.通过学习长征的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3.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的政党。

二、教学重点: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四、教学时间:4学时

    五、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和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汪精卫等先后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革命镇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中心转如农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并在斗争中逐步将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一、大革命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补充内容)

    1.大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领导的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大革命,北伐战争迅速从广东进展到长江流域,革命重心由广州转移到武汉,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势力,并在河南打败了张作霖。北伐战争是工农运动发展的结果,反过来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全国处在大革命的高潮之中。

    但是正当革命迅速走向高潮之际,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北方,张作霖进行疯狂的反赤活动,杀害李大钊等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集团开始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残暴的屠杀,使国民党数量从大革命开始时候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组织只能全部转入秘密状态,党的地方组织被打散,一批党的活动家牺牲在敌人屠刀下,不坚定分子纷纷脱党,工会和农会被查禁或解散,大革命走向低谷。

    2.历史意义

    1)大革命风暴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风暴,席卷中国大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革命的高潮,只花了半年多时间就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两大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的打击。解放了几乎半个中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荣的一页;

    2)思想洗礼

    尽管这次大革命失败了,但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了;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这些都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原因

1)客观上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

    2)主观上中共经验不足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投入紧张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准备不足,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缺乏深刻的了解,对中国革命的规律缺乏研究,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坚持“二次革命论”,放弃革命的领导权,犯了右倾错误,加上党内合作的方式,使中国共产党不能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极大地妨碍了中共掌握武装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教训

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经验教训,使共产党员逐渐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于712日停止了陈独秀的职务,改组了中共中央,成立了临时中央常委会。

    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南昌起义

    19277月下旬,临时中央常委会派周恩来到南昌组织领导起义工作,81日,南昌起义爆发。起义部队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的带领下,占领了整个南昌城,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讨伐”,起义军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南下广东,计划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10月初进入广东地区后,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主力受到严重损失。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2)广州起义

    192711月下旬,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举行广州武装起义,1211日,起义爆发,经过激战,占领了市内的大部分地区,并于当天下午召开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颁布了《苏维埃政府对内对外政纲》。12日,在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炮舰的支援下,国民党军队大举反扑,总指挥张太雷不幸牺牲,起义军被迫于13日退出广州,起义失败。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革命势力进行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自己武装的重要性,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又迫使中共把主力转向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在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探索。

    1)八七会议

    19278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坚决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主义倾向,但是未及时注意防止左倾情绪的滋长。但是这次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决定派有斗争经验的干部去各主要省区组织和领导农民起义,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秋收起义会议之后,中共中央派出一批优秀分子分赴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省,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赴湖南,9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由于敌强我弱,部队进行了转移。

    929日到达了江西的三湾村时,毛泽东主持了部队的改编,改编部队建立和健全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决定把共产党的支部放到连上,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三湾改编是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0月,在部队胜利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开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到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的开始,也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为开端的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探索。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内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领导农民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进而联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夺取全国胜利,毛泽东在1928年到1930年,写了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系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实行土地革命,团结广大农民。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发动农民,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

    B 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服务的军队。中国社会特征决定,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不可能通过民主制度合法争取到自己的生存权利和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也不可能在敌人统治力量的中心去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所以只能在农村建立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除了进行军事行动外,还要做一些群众工作,因此必须密切军民关系,有这样一支军队,才能保证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就能成为夺取全国政权的主要工具。

    C必须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大本营。是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和进行土地革命的重要依托,是长期战斗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D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就必然吸收大量农民加入红军及一部分农民的先进阶级入党,就必须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众多出身于小生产者的农民在斗争中教育改造成共产主义战士。

    E根据地波浪式的前进和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中国革命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苦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胜利。所以我们的战略是采取波浪式的前进,期间也包含局部的退却。

    F:中国有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客观条件,包括:

    ①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地方的农业经济使广大乡村可以离开城市独立存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和各派军阀之间经常不断的战争,给革命的发展以可乘之机。

    红色根据地的发生和存在是因为中国经过了大革命,有些地区受到过民主革命的影响,所以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还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④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失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战争是及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战胜了国内外反动势力企图消灭共产党的企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另一方面,克服了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的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农村土地革命的深入,使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调集兵力对各革命根据地,重点是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正确指挥下,中央红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分别在193012月到19311月,19315月,19316月到9月,19332月到3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各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使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有了迅猛的发展,建立中央政权的条件成熟。1931117日到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和经济政策等重要文献,选举了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25日,组成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形成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3.红军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开始长征

    19339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采取了步步为营,碉堡推进的新战略,企图先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和作战物资,然后与红军主力作战,占领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以左倾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出现了,这种错误表现在政治,军事,组织等各个方面。由于他的左倾错误,使白区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临时中央在1933年初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并于在根据地的中央委员会合并,使其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并对意见不和的同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左倾主义在军事上表现为,完全听从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意见,在战争一开始就实行进攻上的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遭受很大的损失,1934年春,在广昌战役失败后,变成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补充资料:

【左倾路线】“左”倾路线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和界限,主观地急于要超过民主革命;低估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作用;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就从而低估了军事斗争特别是农民游击战争和乡村根据地的重要性,错误地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要求不适当的正规化,把当时红军的正当的游击性和运动性当作所谓“游击主义”来反对它;否认了敌强我弱的前提;要求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所谓“正规战”;要求战略的速决战和战役的持久战;要求“全线出击”和“两个拳头打人”,反对诱敌深入,把必要的转移当作所谓“退却逃跑主义”;要求固定的作战线和绝对的集中指挥等。

    193410月,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仓促决定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8万人开始长征,向西转移。

    在长征初期,博古,李德实行退却中的保守主义,事先不做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携带大量辎重,行动迟缓,被动挨打,在头三个月内减员过半,在这种情况下,博古,李德等仍坚持去湘西与红二、六兵团会合,红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个紧要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会师湘西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得到了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

    2)遵义会议

    19351月,在红军攻下了黔北重镇遵义后,1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A 主要内容

    这次会议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批判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方针,重新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作战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后来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王稼祥三人参加的军事指挥小组。

    B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从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四渡赤水,南下乌江,佯攻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途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红军转危为安,接着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过白雪皑皑的夹金山,于19356月,在四川懋功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北上抗日,但张国焘表示反对,为了排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的干扰,中央红军穿过荒芜的草地,与1935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1月取得了直罗镇大捷,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19367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西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193610月,在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历时两年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了。

    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A宣传意义

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B 保存实力

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骨干,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全力投入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国实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

    红一方面军长征后,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军区和中央分局,坚持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支持了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而且也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地方的游击队,走上了抗日战争的新征途。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在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同时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结晶—毛泽东思想,这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成果除了上文说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外,主要还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批马克思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马克思主义越来越为中国无产阶级所认识和掌握,并日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共产党内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机械搬用的现象严重存在,对中国革命主观主义瞎指挥的现象也时有存在,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的左倾主义路线错误,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

    鉴于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政策,更好地领导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发展和把中国革命继续推向前进的内在要求。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是毛泽东,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0年写成了《反对本本主义》,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938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中国共产党“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胜挫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全新的解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让我们去研究。从此“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

    1942年,延安的整风运动,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全党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彻底地纠正了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逐渐壮大,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中国共产党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939年,1940年之交,毛泽东接连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的理论说明,不仅回答了当时时局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1)概念

    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的规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氛围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2)革命性质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现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而且必须相互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中国革命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A政治

国体上只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政体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B经济

经济上实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营经济,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在农村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容许富农经济存在,发展合作经济。

C文化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4)无产阶级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无产阶级是否掌握了领导权。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怎样才能实现领导权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指出了三者的关系。

六、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原因,过程及主要理论内容

    2.结合历史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背景

    3.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七、参考文献:

1.《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192787日),见《中共中央文件集》

    2.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5日)《井冈山的斗争》(19281125日),《毛泽东选集》

    3.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

 

关闭窗口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2号西安工业大学
电话:029-86173063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