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thics and Safety)
 主撰:梁花                审核:孟文科                  批准:梁华平
  
 一、          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 编码 | 230065 | 课程 名称 | 工程伦理与安全 | 
   
    | 学分 | 0.25 | 总学时 | 8 | 讲课 学时 | 8 | 上机 学时 | 0 | 实验 学时 | 0 | 
   
    | 课程 类别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人文社会科学类☑ 学科基础类□ 专业类□ | 
   
    | 先修 课程 | 无 | 
   
    | 适用 专业 | 本科工科各专业 | 
   
    | 课程负责人 | 梁花 | 开课 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二、          课程简介
 《工程伦理与安全》是面向本科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工程与伦理的内涵、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以及专业工程领域的伦理问题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伦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辨别、分析和评价工程中的伦理问题,遵守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履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三、          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一)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工程伦理与安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具备工程伦理与安全的意识。
 课程目标2:了解工程伦理与安全的基本规范,掌握具体工程领域的伦理与安全规范要求,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课程目标3:理解并掌握工程师的职业美德,具备辨析、解决工程实践中一般伦理与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 课程目标支撑及权重 | 
    
     | 1 | 2 | 3 | 
    
     |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2 | 能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0.6 | 0.4 | 
 | 
 | 
    
     |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2 |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 0.4 | 0.6 | 
 | 
 | 
    
     | 8.3 | 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 
 | 0.3 | 0.7 | 
 | 
   
  
  
  
 四、          课程内容及安排
 
  
   
    | 序号 | 课程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 教学方法 | 对应的 课程目标 | 
   
    | 课内 | 课外 | 
  
  
   
    | 1 | 1. 工程与伦理  1.1 工程及其实质  1.2 伦理及其视域  1.3 工程伦理旨归   |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伦理相关的基本概念。 2.对工程、伦理以及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有整体性认识。 3.具备给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的能力。   | 2 | 线下 授课 | 查阅资料、作业 | 1 | 
   
    | 2 | 2. 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  2.1 工程风险与安全  2.2 工程风险中的伦理责任 |   1.了解工程风险的来源及防范工程风险的措施。 2.掌握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途径与方法。 3.理解工程中伦理责任的含义、主体与类型。     | 2 | 线下 授课 | 查阅资料、作业 | 1、2 | 
   
    | 3 | 3.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 3.2工程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 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3.4公正原则及在工程中的实现 | 1.掌握工程的价值、利益攸关方等基本概念。 2.能够在工程活动中理解并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理念。 3.具备运用公正原则和规范处理具体工程活动中的问题的能力。 |     2           | 线下 授课 | 查阅资料、作业 | 2、3 | 
   
    | 4 | 4.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4.1 职业及职业伦理; 4.2 工程师职业伦理章程; 4.3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 | 1.掌握工程职业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理解工程职业伦理标准。 2.对工程师职业伦理规范有整体性认识,能清楚理解工程师在职业活动中的权利与责任,准确认知工程职业活动中的主要伦理问题,并初步具备分析具体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和解决一般工程伦理困境的能力。     | 2 | 线下 授课 | 查阅资料、作业 | 3 | 
  
 
 五、          评价方式与标准
 (一)评价方式
 
  
   
    | 序号 | 课程目标 | 评价方式 | 权重 | 
   
    | 1 | 课程目标1 | 主题研讨参与、阶段测验、案例分析报告等 | 0.3 | 
   
    | 2 | 课程目标2 | 主题研讨参与、阶段测验、案例分析报告等 | 0.4 | 
   
    | 3 | 课程目标3 | 主题研讨参与、阶段测验、案例分析报告等 | 0.3 | 
  
 
  
  
 (二)成绩构成
 
  
   
    | 成绩构成 | 评价方式 | 所占分值(百分制) | 对应课程目标 | 
   
    | 平时成绩(30%) | 主题讨论 | 10 | 1,2,3 | 
   
    | 阶段测验 | 10 | 1,2,3 | 
   
    | 线上学习及测试 | 10 | 1,2,3 | 
   
    | 考试成绩(70%) | 工程伦理与安全案例分析报告 | 70 | 1,2,3 | 
  
 
 (三)评价标准
 
  
   
    | 评价方式 | 基本要求 | 评价标准 |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线上学习章节测验/主题讨论/阶段测验 | 理解工程伦理与安全相关概念和理论,系统把握工程伦理与安全的基本规范。(课程目标1,2) | 工程伦理与安全概念、原理、基本规范等论述十分清晰、正确;相关问题分析清楚,观点正确。 | 工程伦理与安全概念、原理、基本规范等论述清楚、正确;相关问题分析基本清楚,观点正确。 | 工程伦理与安全概念、原理、基本规范等论述清楚基本正确;相关问题分析基本清楚,观点基本正确。 | 工程伦理与安全概念、原理、基本规范等论述基本正确;相关问题分析、观点有部分错误。 | 工程伦理与安全概念、原理、基本规范等论述有错误;相关问题分析不清楚,观点有较多错误。 | 
   
    | 线下案例分析报告 |   具有工程伦理的意识;遵守工程领域的伦理与安全规范;在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能够运用工程伦理与安全的理论对一般的工程问题进行决策。 (课程目标2,3)           | 具备较强的工程伦理与安全意识;对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十分清楚;对复杂工程问题中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决策思路清晰,方案完整,分析正确。       |   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与安全意识;清楚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对复杂工程问题中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决策思路清晰,方案完整,分析基本正确。     |   具备一定的工程伦理与安全意识;比较清楚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对复杂工程问题中出现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决策思路基本清晰,分析方案基本正确。 |   具备基本的工程伦理与安全意识;相对清楚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对一般工程中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分析原理正确,方案中存在少数错误。   | 工程伦理与安全意识较弱;不清楚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对一般工程问题中出现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决策方案不完整,分析不正确。   | 
  
 
 六、          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 教材
  《工程伦理》,陈丛兰 主编,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4年。
 2. 线上资源:课程资源平台及网址链接
 《工程伦理》,网址链接: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03389901.html。
 3. 主要参考资料
 李正风、丛杭青、王前等主编,《工程伦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美]查尔斯·E·哈里斯等著,《工程伦理概念与案例》,丛杭青、沈琪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8年。
 丛杭青主编,《工程伦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