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其精准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程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课程教学团队于11月24日召开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主任赵东主持。

教师集中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其与“德法”课教学紧密结合展开讨论,重点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专题纷纷发言。李小雁教授认为,我们要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立德树人“一号工程”,强化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刘俊丽教授认为,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德法”课程教学中,要将全会精神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成才结合起来,特别是用好陕西案例、本校案例这些身边的资源。通过学习中欧班列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驰而不息的“钢铁驼队”,让学生更好领会全会精神内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四个自信”教育,筑牢学生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使命和担当。杨丽华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重要部署,强调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可以融入专题五教学。张志英认为,在讲授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时,强调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杨丽嫡认为,全会强调遵守道德规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 ,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中,融入全会强调的社会责任、诚信精神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带领学生从文化,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去思考社会需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将个人理想、价值实现、道德实践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范映红认为,在教学中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学生把握国家发展大局,增强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而激励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青春动能。高峰老师认为,国家有规划,学生自身也要有计划,强国先强己,引导大学生把大学生活过好,有目标有步骤的提升自己。孙婳认为,要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与“阶梯式递进”的现代化过程有机融入专题三教学,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葛峰认为,二十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所提出来的奋斗目标,启发我们要闯关。闯关成功,中国就会变成中等发达国家。如果闯关不成功,那么中国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西方国家未来几年会给我们设置各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这一点在专题三的教学中要强调。赵东指出,要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德法”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讲好当代中国发展故事,应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创新,通过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制度优势与理论伟力,不断提升思想认同感。
此次备课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既是一次教学经验的交流会,更是一次政治理论的学习会。教研部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德法”课堂,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助力青年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挺膺担当。
文:赵东 图:杨艳 审核:孟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