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耀华铜韵”传统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山峰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11日至17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队紧扣传统文化与乡村发展主题,奔赴铜川市、富平县等地,在考察历史文化遗迹、调研乡村产业发展中,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寻味药王故里,把脉中医药新篇
实践队踏入铜川市,第一站便来到孙思邈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史料与珍贵文物错落陈列,勾勒出“药王”孙思邈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他四处奔走、悬壶济世的传奇故事,到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每一处展陈都使队员们深受启发。随后团队登临药王山,考察摩崖石刻和古碑药方,聆听老中医讲解采药制药知识。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神奇功效。离开药王山,实践队来到耀州区五台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基地内大片中草药郁郁葱葱,药香扑鼻。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类中草药的种植方法、生长周期及市场前景,队员们深入田间与药农交流,了解其种植经验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并运用所学知识为药农提供了一些关于市场营销的建议,助力当地中医药产业焕发新生机。

走进千年窑火,对话陶瓷匠心
在耀州窑遗址与唐三彩遗址,队员们实地考察,真切感受到我国陶瓷制造业往昔的繁荣盛景。现存的古窑遗址完整呈现了不同时期的陶瓷烧制工艺流程,让队员们直观了解了陶瓷产业的发展脉络。在陈炉古镇调研时,团队重点参观了耀州窑博物馆。馆内珍藏的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精品瓷器,以其精湛的刻花、印花工艺,生动展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通过专业讲解,队员们系统学习了耀州窑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及其文化价值。为加深实践体验,团队还前往当地陶瓷作坊进行实地学习。队员们积极参与拉坯、彩绘等工序的实践操作,在匠人指导下亲手制作陶瓷器皿。实践队队员深有感触地说:“当泥土在自己手中逐渐成型,我才真正体会到‘匠心’二字的深刻含义。”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队员们掌握了基础工艺技能,更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踏访红色富平,汲取奋进力量
在渭南市富平县,实践活动迎来收官阶段。实践队全体成员怀着崇高敬意参观了习仲勋同志故居和纪念馆。简朴的陈设展现了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生动再现了习仲勋同志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的光辉历程。通过现场学习,队员们深刻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思想受到深刻洗礼。实践队继赴关中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教育基地,该馆全面展示了关中地区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英烈事迹。队员们通过参观展览、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关中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老一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更激励我们青年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实践队员在参观后坚定地说。

回顾本次实践历程,全体队员收获颇丰。从药王文化到陶瓷艺术,从红色历史到乡村产业,每一次参观、每一次交流,都让队员们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系统梳理调研资料,精准研判乡村发展需求,立足专业优势,着力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乡村振兴建议方案。队员们一致表示,必将实践收获的精神力量内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文、图:郑啸芸 指导教师、审核:李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