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相关资料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2015-05-16 13:26   审核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讲授学时:14学时

学时分配:

节次

节名

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4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2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1. 关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1848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组成部分。

1) 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

2) 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2. 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在中国特殊的革命环境下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是党在理论和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1)建党时期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遵义会议前  这是一个摸索过程,在这段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犯了照搬照抄、不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最终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领导层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4)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反复比较作出的必然选择。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

第三,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帝国主义战争时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

第四,对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文化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1927)。

形成时期:土地革命前期和中期(1927-1935

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

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5-1976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核心是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革命、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断巩固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团结崛起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河。

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当代中国,必须要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条件下不断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推动中国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

第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9296月,毛泽东在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2、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过程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19305月,毛泽东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分析。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对实事求是的含义的解释。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97812月,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真理大讨论。首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其次,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最后,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在19781213日中央工作会议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当今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整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2、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搞清实际,不仅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际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统一性。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管上觉得如何而定。要求我们把实践当作最高的权威,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理论,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4、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习近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关闭窗口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2号西安工业大学
电话:029-86173063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