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The Conspectus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ought System)
主撰: 李金玉 审核: 孟文科 批准:梁华平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
编码
|
180003
|
课程
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学分
|
3
|
总学时
|
48
|
讲课
学时
|
40
|
上机
学时
|
0
|
实验
学时
|
8
|
课程
类别
|
数学与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R 工程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课□
|
先修
课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适用
专业
|
本科理工类各专业学生适用
|
课程负责人
|
李金玉
|
开课
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二、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干核心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中国问题,准确认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熟练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世界意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思想精髓、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提升运用所学理论客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把握理论背后的思想、思想之中的战略以及战略之中的智慧,获得思想启迪、战略启蒙和智慧启示,掌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并能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定政治信仰,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正确表达思想观点和明辨是非,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1
|
2
|
3
|
0.1思想品德: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良好
|
能够准确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正确认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
0.6
|
|
0.4
|
8.1具有职业素养所需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精神
|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获得思想启迪、战略启蒙和智慧启示,掌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在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投身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抱负和担当。
|
|
1
|
|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时
|
教学方式
|
对应的
课程目标
|
课内
|
课后
|
1
|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内涵及其理论成果;
明确本学科学习目的、方法及意义
|
4
|
线下讲授
|
课后思考题、超星平台课程资源学习
|
1、2、3
|
2
|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及过程;(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3)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原则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4
|
线下讲授
|
课后思考题、超星平台课程资源学习
|
1、2、3
|
3
|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1)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据;(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
6
|
线下讲授
|
课后思考题、超星平台课程资源学习
|
1、2、3
|
4
|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论依据;(2)了解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步骤,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
|
4
|
线下讲授
|
课后思考题、超星平台课程资源学习
|
1、2、3
|
5
|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1)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2)能理解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得到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
2
|
线下讲授
|
课后思考题、线上学习
|
1、2、3
|
6
|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
(1)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2)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
4
|
线上学习
|
课后思考题、线上学习
|
1、2、3
|
7
|
第6章 邓小平理论
|
(1)能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2)能正确理解和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8
|
线下讲授
|
课后思考题、超星平台课程资源学习
|
1、2、3
|
8
|
第7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2)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4
|
线下讲授+
线上学习
|
课后思考题、线上学习
|
1、2、3
|
9
|
第8章 科学发展观
|
(1)把握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2)能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4
|
线下讲授+
线上学习
|
课后思考题、线上学习
|
1、2、3
|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
(一)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
评价方式
|
环节
|
权重
|
课程目标1
|
线上学习(章节视频、测试、讨论、作业等)
|
0.15
|
实践作业
|
0.15
|
笔试
|
0.7
|
课程目标2
|
线上学习(章节视频、测试、讨论、作业等)
|
0.15
|
实践作业
|
0.15
|
笔试
|
0.7
|
课程目标3
|
线上学习(章节视频、测试、讨论、作业等)
|
0.15
|
实践作业
|
0.15
|
笔试
|
0.7
|
(二)成绩构成
成绩构成
|
评价环节
|
所占分值(百分制)
|
对应课程目标及占比
|
课程目标
|
占比
|
平时成绩(30%)
|
线上学习
|
100
|
1
|
30%
|
2
|
30%
|
3
|
40%
|
实践作业
|
100
|
1
|
30%
|
2
|
40%
|
3
|
30%
|
考试(70%)
|
笔试
|
100
|
1
|
40%
|
2
|
30%
|
3
|
30%
|
(三)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
评价标准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课程目标1
|
深入、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系统、全面地掌握各理论成果的核心内容、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的理解比较准确,对各理论成果的核心内容、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的把握比较系统深入。
|
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各理论成果的核心内容、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或其理论成果的某一些方面。
|
对理论成果认识不深刻,把握不准确。
|
课程目标2
|
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
运用理论比较熟练,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
基本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基本具有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可。
|
所学理论掌握不牢,不能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
课程目标3
|
信仰坚定,能够正确表达思想观点, 明辨是非能力强。
|
信仰坚定,准确表达思想观点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强。
|
信仰坚定,基本具备明辨是非和准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
明辨是非和准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尚可。
|
准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明显不足。
|
考核方式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
基本要求
|
评价标准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线上学习
|
完成学习通线上平台的相关任务点。
|
学习通平台成绩达到90分以上
|
学习通平台成绩达到80分上
|
学习通平台成绩达到70分以上
|
学习通平台成绩达到60分以上
|
学习通平台成绩未达到60分
|
社会实践
|
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读书心得、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更好的了解社会,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实践认真,形式规范,图文并茂,引证符合规范,报告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行文流畅,逻辑恰当,结论正确。
|
实践比较认真,形式比较规范,实践报告观点比较明确,内容比较丰富,逻辑比较恰当,结论比较正确。
|
观点基本明确,结论基本正确。基本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
态度尚且端正;相关重要论述的理解比较粗浅,思路尚清晰,结论尚且正确。
|
态度不端正,引文不规范,逻辑不清,结论不准确或者未完成。
|
考试
|
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
对理论成果掌握全面、正确、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客观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强,得出的观点正确。
|
对理论成果掌握比较准确、全面和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得出的观点比较正确。
|
对重大事件和主要理论观点的掌握基本准确,基本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点基本正确。
|
对基本理论成果掌握尚且完整,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可。
|
对理论成果不太熟悉,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版。
2.参考书: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集(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斯诺:《毛泽东自传》,解放军文艺社,2000版
金冲及:《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版
逢先知:《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版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三联书店2012年版
(英)伊文思《邓小平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3.视频资源
中央电视台:《将改革进行到底》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辉煌中国》纪录片
推荐教学网站:西安工业大学精品课网站
新闻类门户网站(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思政课APP;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公众号
修订时间:2025年3月